公园调研报告
公园调研报告1
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是我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将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促进经济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日,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市旅游局和先锋路街道办事处就如何加快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建设地质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总体思路、目标定位、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供参阅。
一、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保护开发现状
据历史记载,我市境内的黄河故道为秦汉时期黄河河道,现经8个乡镇办事处,长约70公里,面积约13万亩。其中,先锋路街道办事处辖内的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是目前原始风貌保存最完好的黄河故道,占地面积近亩,公园内沙丘起伏,蔚为壮观,明清时期栽植的10000余株古椹树,郁郁葱葱,多种灌木类野生植物杂生其间,黄河故道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秦汉古河道,明清椹果园”,是春季踏青、夏季采摘避暑、秋季登高、冬季寻古访幽的良好去处,具备开发为生态休闲旅游精品景区的基础条件。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初步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启动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旅游精品景区,潜在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一)从管理体制上看。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土地为郭堤村集体所有,土地和椹树由村民承包经营。通过招商引资,由台商进行投资开发,后因台商资金不足等原因,开发未能继续。古黄河开发公司接管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该公司系民营企业,为了便于统一开发,从开始着手土地、椹树承包经营权的接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体制。但客观上讲,“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市场化体制还未真正建立,存在产权、经营权多头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从产权上看,园内土地、椹树产权属村集体,而基础设施产权却一部分属先锋路办事处,一部分属古黄河公司;从经营权上看,公园经营权属古黄河开发公司,但园内土地、椹树的承包经营权却属村民。这种多头所有、多头管理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园的发展。
(二)从规划编制上看。规划是建设的基础,今年4月初,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陈国忠院长对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进行了资源考察,拟委托编制《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规划编制是今后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重要保障,这项工作进展较慢,规划编制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始,必须集中精力,抓紧抓实,加快推进。
(三)从基础建设上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浓厚氛围。先锋路办事处和古黄河开发公司投资近300万元进行了初步开发建设,开展了古树保护、水渠开挖、沙地保护等工作。前段时间,先锋办事处会同交通、建设、水利等部门开展了园外旅游公路、园内水渠引水工程、停车场、园内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园内滑沙、戏沙、亲水等娱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经过积极努力,前期必要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立,但这种建设是最基础的,是低层次的,与打造休闲旅游精品景区的建设标准还相差甚远。
(四)从市场营销上看。包装推出了郭堤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旅游招商项目,通过参加深圳文博会、烟台旅游北交会等旅游投资洽谈会、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开展了项目推介。先后邀请了国家科技部创意研究院文丰院长等专家、港中旅等旅游投资机构以及数十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前来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为尽快启动该旅游项目,近期举办了“首届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椹果文化采摘节”,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合作,联合举办了“采摘节”开幕式和文艺演出,采摘节期间约7.5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4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通过宣传推介,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明显提高。但这种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够广泛深远,抓好市场宣传营销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二、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
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临清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是建设经济文化旅游强市的重点工程和重要突破口。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招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整合相关资源,理顺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景区建设管理运营的新突破,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目标定位。力争到,将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占地面积3000亩,集休闲度假、田园采摘、温泉养生、沙地健身、特色竞赛、农家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西等区域内“老百姓的度假天堂”、“自驾游的快乐营地”,年接待游客实现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万元。
三、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旅游管理体制创新。针对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制约发展的现状,成立专门的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在市旅游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地质、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设的管理,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以便于推进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和全市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二是景区开发机制创新。以公园旅游资产或经营权出租费用为资本设立旅游开发公司,以公司为融资、合作平台,采取合资、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开发机制。三是景区运营机制创新。积极引进专业旅游管理机构,以联营、出租、托管等多种形式进行景区的管理、营销,走政府与企业协作,智本与资源结合,企业管理与市场开发一体的路子。
(二)坚持多元化的建设投入。旅游是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近几年,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坚持分期投入、逐步推进的方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建设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有强烈吸引力的精品景区,还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加大投资力度。一是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资。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主要用于规划的编制、项目手续的申办和交通、水、电、环境治理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手续和必要的基础设施,会极大的增加项目对投资商的吸引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像抓工业项目招商一样抓好旅游项目招商,想方设法大力引进有实力的旅游投资商,进行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景区功能,提升景区档次。三是认真研究国家有关政策,抢抓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向上级争取无偿资金和长期低息优惠贷款。四是鼓励引导本地企业、社会资金投向公园开发项目,动员各界人士尝试采用“认领古树”等办法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三)坚持突出自身特色。特色是旅游景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应突出“四个特色”,打响“四个品牌”。一是突出“沙漠”特色,打响“秦汉沙漠古河道”品牌。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与周边的黄河故道相比,最大的特色是完整保存了起伏的沙丘,连绵起伏的沙丘使人仿佛置身“沙漠”之中,面积之大,保存之好为周边数百公里所罕见。因此,无论是在编制《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景区规划》时,还是在项目建设中,都要突出这一特色,从而实现与同类旅游产品的差异化。项目建设要体现“亲近自然、放飞心灵”的主题,开设沙漠观光、沙地排球、沙地足疗、滑沙、嬉沙等项目。二是突出“休闲养生”特色,打响“明清颐寿椹果园”品牌。当前,旅游业已由原来单纯的观光型旅游发展到以休闲养生为主的旅游。因此,项目开发要大打休闲牌、养生牌。开展“椹树祈寿”活动,大力宣传“百年椹果”的养生作用,使“要养生、食椹果”的观念深入人心。在项目建设内容上,也要突出休闲、养生特色。如温泉开发、度假区建设等。以不破坏景区内生态环境为前提,在现在的公园边缘区域建设与公园风貌和谐、特色明显的'度假区和室内温泉洗浴设施,同时也可在适当地段开发露天温泉,营造一种在软软沙土地、郁郁椹林中享受温泉养生的环境。三是突出“群众”特色,打响“咱老百姓洗得起的温泉”品牌。温泉和度假区建设既要有高端产品,同时,更要走平民化道路,以“让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温泉”为市场定位来实施项目开发建设。四是突出“文化”特色,打响“名人”品牌。在挖掘文化附加值上下功夫,提升景区内涵,这也是投入少、回报高的有效手段。临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明代文学家谢榛,抗日名将张自忠,国学大师季羡林等。临清还是著名的京剧之乡、书画之乡、山东快书的发源地,与临清有渊源的名人甚多。要充分挖掘、利用名人效应,把名人文化与百年椹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丰富旅游的内涵,起到以文化促旅游的作用,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四)坚持做好市场营销。目前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的知名度还不高,今后在景区建设的同时,要加大促销力度,加强区域合作。一是继续举办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活动,如“椹果文化采摘节”、“山东沙地足球年赛”等等,邀请专家、领导、媒体、演艺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提高知名度,聚集人气。二是坚持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设计景区宣传口号,树立旅游品牌。三是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客源市场。目前聊城、冠县、高唐、夏津都在做黄河故道、温泉旅游项目,特别是冠县、夏津的景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各地的资源尽管类似,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优势,要与这些市、县加强合作,形成同类资源的多元产品,形成合力,努力打造国内著名的鲁西黄河故道旅游线、鲁西温泉旅游线。
(五)做好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旅游产业关联度非常高,要发挥景区的带动作用,转移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为老百姓带来实惠。一是开发农家乐旅游,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景区位于村落间,借助景区的人气,促进农家餐馆、农家旅店等建设。二是做好椹果、农副产品等的深度加工,生产特色旅游商品。三是在节庆活动期间或在固定位置,组织农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拓宽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优化产业结构。
公园调研报告2
城市主干道、公园及重要地段的生活小区作为城市的窗口,代表着城市的形象,道路及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档次和水平,近日,市城乡建设委组织人员对城市主干道、部分公园、生活小区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的对象为连接各区的主干道、公园、公园、生活小区。市区主干道包括路二路共10条道路,总长度8万米,油路面积189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45。9万平方米,绿地总面积为348万平方米。这10条道路构成了市主要道路交通网络。
(一)主要道路建设、养护、管理情况
目前,这10条道路的设计及建设都由各路段所属的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养护、城市防汛及冬季清雪防滑等管理职责均按属地原则分别由市直、高区、经区、公路部门及环翠区孙家疃镇等部门管理,由市政处管理的道路有路、路、二路;由高区市政处管理的道路有二路、;由经区市政处管理的道路有路、路、;由环翠区公路局管理的有;由环翠区孙家疃镇管理的道路有、。
(二)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养护、管理情况
10条主要道路除路三条道路绿化为市园林主管部门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外,其他各条道路绿化均为分段绿化建设,养护管理和工程建设改造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区分别负责。目前,由市园林管理局直接管理的道路有路北段、路北段、南段、东段、南段、东段、东段、东段、二路东段,由经济技术开发区园林绿化管理局管理的道路有路南段、路南段、经区段,由环翠区园林处管理的道路有环翠区段,由高新技术开发区市政处管理的道路有西段、高区段、西段、西段、西段、二路西段,由孙家疃镇政府管理的道路有北段、北段。市园林管理局负责的绿地养护费用的核定,根据各条道路苗木品种、规格、数量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述道路两侧绿化带养护费用约4元/平方米;经区园林局负责的道路绿地养护费用20xx年至20xx年为1。9元/平方米,20xx年养护费用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环翠区园林处负责的绿化养护费用为1。5元/平方米;高区市政处绿化养护费用未进行详细区分,年养护费为400万元,养护面积为316万平方米,绿化费用为1。27元/平方米;孙家疃镇政府、统一北路由隆兴物业负责,绿化养护只是其中一项内容,无法确定具体资金投入。
(三)部分公园、生活小区的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情况
1、公园,由港集团投资兴建,占地面积4。36公顷,20xx年建成,20xx年港集团对公园进行了改造,20xx年补充栽植了紫薇、红心柳等乔木。公园目前由港集团世昌物业服务公司进行养护管理,其内部员工负责卫生保洁(人员为4—5名),绿化养护实行外包,由市永达园艺有限公司进行分包管理。
2、公园,由供电公司投资兴建,占地面积10公顷,20xx年建成。公园目前由市供电公司进行养护管理,管理比较粗放,共有4人从事公园养护,基本上只发放人员工资,公园年投入5万元。
3、生活小区,由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属的机关物业管理中心进行物业管理,包括路两侧绿化、路北侧开放小区、路北侧封闭别墅区、小水库周边,绿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绿化养护只是物业管理工作其中一项,养护人员6—7名,只是从事简单的绿化养护作业。
二、存在的弊端
目前,市区主要道路及两侧绿化缺乏统一和规范的管理,存在着一条路有几个主管部门的状况。
1、同一条道路风格不一致。由于道路和园林绿化实行属地管理,各区均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需改造的道路和设计方案,根据自己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养护管理,造成同一条道路有的辖区年年改造、有的辖区年年不动,有的辖区这样改、有的辖区那样改,日积月累导致同一条道路设计风格完全不同;同时由于各区养护措施各有不同,如道路维修市中心与各区不同步,造成同一条道路常年总有破损现象;绿化带浇水、施肥及修剪技术等不同导致植物返青时间不同,生长势不同,外观表现形式不同(树木修剪有的以放为主,有的以压为主),使得有的辖区植物生长健壮环境优美、有的辖区植物长势弱影响景观,管理水平差异性很大,最终导致辖区分界线两侧绿化风格和管理水平迥然不同。
2、养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尚未有统一的道路、绿化养护费用核定标准,各区财政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具有主导权,各区均根据自己的标准核定养护经费,导致各区道路、绿化养护经费差异很大。如可用于绿化养护管理的资金不同,导致各区在人员、设施配备、养护管理精细化程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绿化养护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公园、公园、生活小区、孙家疃镇政府管理的、的养护管理均由物业公司进行养护管理,专业技术水平有限,人员、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没有专业的机械设备,只是从事简单的绿化养护管理作业,养护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3、行业督导见效不大。市园林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就承担起了行业管理的职能,负责对市区园林绿化进行全面督查。每月市园林管理局都组织各区进行园林绿化检查考核,并下发检查考核通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下月工作重点,对各区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督导作用。但由于各区自主控制绿化管理资金、市园林局又无法进行资金支持,各区只能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进行整改和养护管理工作,很多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如只是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局部整改,不能按照植物生长需要进行养护管理,导致问题重复出现,管理水平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提高。
4、病虫害防治难度大。地区园林病虫害的发生基本在同一个时间段,这就要求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统一,群防群治,尤其是美国白蛾、黄杨绢野螟、黑松枯枝病等传播和传染性强的病虫害,更需要统一防治,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病虫害分区防治,防治时间不同,往往容易形成这个区防治了,另一个区还未进行防治,未防治区域的病虫害向已防治区域传播,导致防治区防治效果下降,即使重复防治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5、工程质量无法保证。目前道路及两侧绿化工程建设和改造均由各区、各物业自行进行设计、施工,没有统一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无法从设计、种植土、施工工序、施工质量、苗木质量等方面进行把关,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近几年来大的工程项目均成立项目指挥部,所有设计、施工及施工期间的养护都由指挥部直接管理,园林管理部门很少能参与管理,对很多大型项目前期建设了解很少,即使后期移交给园林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由于很多东西不了解情况,无法追根溯源,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不能从实际上解决问题,导致后期养护管理中出现诸多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我市的城建管理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改革开放的需要和改革而不断完善的。特别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园林绿化等方面与市、区两级财权、事权的划分和调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市中心区,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地方财税收入主要集中在市级财政,因此,市中心区的城市道路、公园、绿地、路灯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维护主要由市级财政投资,由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下属职能部门负责建设管理。在高区、经区、环翠区,由于实行相对的封闭管理模式,各区实行独立的财政收支管理,全面履行经济社会管理的职责,因此,市委、市政府将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路灯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权限和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等城建行业管理职能一并下放到各区,体现了权责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鉴于以上因素,我们认为,在市级与各区政府(管委)之间的行政管理体制框架不变及当前市区的城建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当前,应重点对城建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在体制机制上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今年初,市城乡建设委将上述10条主要道路破挖审批纳入统一管理,为探索新型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起到了很好的试点作用。
(一)强化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各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职能。一是将各区年度城市建设计划纳入市区整体年度计划管理,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业务部门对各区的年度计划进行审核、平衡,报市政府研究批准后公布实施,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的工作指导和调度。二是市城乡建设委及其下属的市政处、园林局等部门根据业务分工,研究制定加强行业管理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各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并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考评制度、奖惩机制和施工养护规范标准等,推进各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档升级。市政处、园林局要全程参与市区新建道路、绿地、重点工程项目及小区绿化建设。从前期的设计论证到后期的施工建设、综合验收等各个方面全面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二)加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目前市区城市管理中存在着问题,一是重视程度、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监督;三是财力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四是管理方式粗放。为此,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决策部署,这是尽快改变市区城市管理面貌,提升城市形象的当务之急。精细化管理中包含了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内容,实施精细化管理是解决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管理问题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将城市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路灯照明、容貌秩序、环境卫生、交通管理等城市管理内容一并纳入市级平台,形成统一指挥、集中监督、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真正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新体制。
(三)建议对部分城建管理职责进行适当调整。为了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统一高效,建议进一步调整部分市政道路和园林绿化建设的责任分工。即由市级市政、园林部门分别对跨区的主要道路及两侧的园林绿化、部分公园、生活小区统一建设和管理。如果实施以上调整意见,则需要对市、区两级的相关城建财政投资及维护管理经费支出等方面的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理顺。
1、将贯穿各区的10条主干道及公园、公园、生活小区纳入统一管理。由市财政局提供资金支持,由市市政处和市园林管理局负责统一改造、统一养护、统一管理。
2、给予市政处、园林局一定的资金支持。由市财政局牵头,协调各区财政,按照市政处、园林局的管理标准确定贯穿各区的主干道、重要的公园、小区的建设和养护资金,由市财政对资金进行统一控制,并对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进行全程监督考核,工程和养护质量合格则全额拨付资金,如达不到标准要求,则由市政处、市园林局组织队伍进行整改,整改费用从养护资金中扣除。
3、适当增加市政、园林管理人员编制。目前市政处担负着市中心区新建道路建设及已建成的139条道路养护及挖掘管理等工作,管理范围调整后,养护面积将增加80%,园林局不但负责这些道路两侧绿化带的养护与管理,还担负着市区5处大型公园的管理。而两个单位的业务科室人员编制分别只有4人和3人,管理人员明显不够。若这10条道路及部分公园纳入市直管理后,由于管理范围进一步拓展,无论从日常巡查、养护管理,还是维修计划的编制实施,都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增加市政处、园林部门的人员编制。
公园调研报告3
那天我到奥林匹克公园的时候大约是九点种,奥体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位于北四环边上,北辰桥。
我当时坐公交下错了站点,到奥运村就下了,一路往奥体中心方向走,没想到到了奥体中心才发现,这儿是举办亚运会的地方,是原的亚运村。就这块区域,现在也是属于奥林匹克公园的范酬,于是我就对奥体中心的一些场馆作了一些小考察,感觉这些场馆外形设计得很独特,只是稍显过时,看起有些陈旧。不过它的造型,主意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从奥体中心的北门出,远远地看见了国家体育场,然而却是隔路相望,走了老远才发现了过街天桥。可能是这边的车流太大,人流过小,所以过马路很不方便,也没修地下通道。
好不容易过了马路到奥体公园中心区附近,却发现公园的南大门已经成了围墙,被封了起,只有东西北面的门开着。于是又走了很多很多路才到达西门,进入里面还要经过安检,接着我才进到中心区里面,由于我是从西门进的,首先看到的是娘娘庙,这一点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公园里会有一个娘娘庙。而且庙门关着,看起里面没有什么人。我门了当地的老北京人,据说奥体公园在建设之前这儿全是民房,然后可能唯独这个娘娘庙保留了,这个娘娘庙见证了这里的变化。
进了大门走了很多路,除了娘娘庙就全是绿地,可见公园的绿化率是相当之高。过了娘娘庙,国家游泳馆就呈现在眼前了,之前我也看过水立方的一些照片,但它外立面的那些“气泡”,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真正感受它给我们带的震撼。
奥体公园的平面图,就像老北京的版图一样,以一条中轴线贯穿着整体。我走过了水立方,又穿越中轴线,呈现在我眼前的就是国家体育场鸟巢。此时已是中午时间,我没有进到里面去,只是先就其周围环境作了考察。设计师当初对鸟巢的立意是做成像一个瓷器上的军裂纹。我看鸟巢周围的铺地,也是使用的不规则的地砖,有的地方还用石子相镶,和主体建筑形成呼应。此外,鸟巢外围的景观灯,也是做成一个个小的球状,表面是裂纹,可以想像,夜间这些灯开出后会是一个个通透的“小鸟巢”,和主体建筑一起,映称出主体建筑,那是一个多么壮观的景像!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有十一点多了,于是我决定先解决午饭,我在水立方边上坐下,拿出带的干粮吃,同时对水立方进行写生。
下午我首先买票进到鸟巢里面,对鸟巢的结构,各部分功能分区都仔细看了,唯一的一点是那个电梯和安全疏散楼都锁着,没能进到里面进行更深入的调查。而且体育场的三层和四层都封闭着,没法进去,我在五层看到有很多介绍鸟巢建设时的各个科技创新项目,我也一一作了纪录。
鸟巢出后发现,北面的玲珑塔和西面的`水立方都封闭着,我没能进去,国家体育馆和后面的办公楼那边我也没去看,因为当时已经很累了,已经两点多了。接着我就坐下,对玲珑塔进行写生。完了之后已经四点多了,当我正打算回去的时候,听到广播里在报体育场馆及景点的名字,了解到公园里还有一处叫做下沉式广场。于是我想,一定要看看下沉式广场是什么样子。
后终于找到了,在玲珑塔的北边,还有奥体公园的北区,这里的下沉式广场,就是因为地处低洼之地而得名,我在这儿又参加了很多东西,包括主体育馆的报标投标时的一些纪念馆,很不错,很值得一看。
这就是我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调研报告。
公园调研报告4
1. 绿城广场概况
绿城广场是郑州市的中心广场,也是郑州西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绿城郑州的点睛之笔,是郑州市一个面积较大且功能齐全的休息娱乐广场。绿城广场始建于1986年,1987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规划占地面积近9公顷。广场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西靠市委市政府,地理位置优越。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是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集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2. 空间组合和组织
空间组织围绕广场东西主轴线和南北轴线展开,由东向西追求由实空间到虚空间,由下沉空间到凸起空间的转化,形成有抑有扬,有张有弛,有放有收的空间变化模式。广场空间在强化轴线序列感的同时,也注意小型半开敞,开敞空间的营造,丰富广场的空间构成。规划采用植被分隔,铺地界定,高差错落相结合的手法,将广场空间划分为六个功能特色各异的小型活动空间,并通过广场内部道路串联组织,使广场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规划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广场周围建筑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广场地区空间景观组织的统一有序。
绿城广场是一面围合的广场,里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分割,对二次空间进行组织,如设置了一些下沉空间,点状空间,块状空间等。广场空间的分割主要是底面通过高差或铺装的不同把广场分成若干个空间,绿城广场也是利用布置下沉空间和铺地材料,花纹的不同进行空间的分割。绿城广场内有多个下沉空间,其中一个大椭圆形的下沉空间是主空间,起着主导作用。这是个椭圆形的旱冰场,也可作为人们集会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旱冰场边缘的台阶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地,整个下沉空间是人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绿城广场的次空间以点,块状为主,其中点状空间一般是由植物(如植物立面造型,枝叶覆盖等),喷泉,水池等构成,块状空间由铺地,草坪等构成。
3. 用地构成
广场用地按使用功能和外观特征划分为铺装场地,绿化用地,通道,附属建筑用地。绿城广场的铺装场地比较简单,面积较大,有椭圆形铺装场地,方形铺装场地和不规则形状的铺装场地,是人流集中的场所。
绿城广场的绿化用地有草坪,水面,花卉,乔木,灌木等组成,具有遮挡,划分,联结,导向的作用。如大片草坪中小片的树木,起到划分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使得草坪不是一下子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随着人的行走逐步展开空间,既起到了点缀大空间的作用,又吸引人们更深层次的进入;而大片草坪中孤植的树木,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人们逐渐向它靠近,起到导向的`作用。广场内绿地有可进入性绿地和封闭性绿地,封闭性绿地满足人们远距离观赏的需要,可进入性绿地满足人们近距离亲近自然的需要。
4. 广场的铺底和材料
铺底处理的惊喜考究程度直接影响到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在现代环境设计中,需要铺地在外观,色彩以及质感方面有所变化,以反映其功能的区别,如用于引导步行路线还是鼓励人驻留。越重要的地段,其处理越需要精细。
在绿城广场的设计中,地面色彩与整体环境在统一中求变化,大面积以灰色系瓷砖铺设,通过材料冷暖明暗的不同形成具有丰富节奏的地面形式。
广场的铺底和材料主要用来对广场的功能划分和引导市民。广场的铺装变化,绿化和地面的高差将其分割成不同功能的空间,将广场和人行道划分开来,但同时又不会再视觉上和功能上阻碍人们对广场的接近。
5. 植物设计
在进行广场设计中运用的是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如乔木,花卉,草坪,动物,巧妙的结合达到了柔化空间的效果。
绿城广场内种植了大型树木和大面积水景的。为了给广场带来更多的绿色,大体采用在局部区块上布置了乔木及花,草相配的手法以形成不同形态的绿化体系。配合树池,花钵丰富了空间景观,柔化了大量的硬地铺装给人带来的冰冷。
广场的边缘地带大量的运用了绿篱,接着是大面积的绿化带,这样不仅为广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绿色背景,而且对周围的噪音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逸的环境。
6. 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明白了城市广场是市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摆设在城市中的一幅画让人观赏,它必须融入市民的生活,因此广场的设计应该召唤人性和公共性,绿城广场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把广场的功能,地方艺术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为市民创造了环境优美的,舒适的娱乐休闲广场,使处在闹市的市民有了一块宁静纯净的好去处。
公园调研报告5
前言
千灯湖是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该公园由一境外公司完成规划方案,建成之初就其形式、营造、设计理念等都有不少给人耳目一新之处。对这些异同之处,也产生了一些争议,既得到部分人好评,又受到部分人批评。目前,公园投入使用3年多了,其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实际使用中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本文着重对千灯湖公园使用者进行实地调查,并在调查结果基础上加以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对大型绿地空间的设计、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概况
千灯湖公园(图1)位于南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中心位置,处在由南七路、南八路、海三路、海八路围合成的中轴线开放空间中。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长3㎞多,宽260m左右,占地约70hm2,其中湖面面积约19 hm2。千灯湖的整体空间骨架是“挖湖堆山”而来,中部形成长3㎞的宽阔湖面,周边是高4-5m的山体围合。
绿化空间:大部分植物集中在山体上的自然、多层次式的树群式栽植中。结合瀑布配置有别于地段的水边植物,密集而生长烂漫,充满潺潺流水的野趣;位于千灯湖南入口附近的几个可进入的小岛,采用自然式栽植,浓密的灌木配以或散或聚的塑石,凭添许多趣味。
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是由环湖的游步道把与周边山体结合的掩体商业建筑、管理房等,以及各个节点如迷宫小广场、塑石山谷、市民广场、步道相应局部扩大的休息空间、廊架等相连组织成有序又变化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其次是沿山体顶部安排了园路连接组织一些观景平台及节点,平台和节点上安排了廊架、灯塔等构筑物,既充实、限定了节点空间,又能形成标志物起到控制和组织全园景观空间的'作用。
交通空间:全园共设有8个出入口通向城市干道,完全是开放性的,仅市民广场入口设有独立停车场空间。入口的开放不仅是空间的开放,而且是心理感受上的真正开放。公园与城市干道相交的几个交叉口都与公园形成一体化设计。
视觉文化空间:包括视景、天际线、历史文化因素等。由山体围合了整个公园,阻隔了城市交通的噪音、废气,营造出一个基本上没有视线干扰的自然开放空间;山体的高差加上山体上的树群式植被和灯塔及廊架等构筑物,产生了起伏有致的天际线;各个景观空间相互交叉叠合,有序分布,产生对景,相映成趣。游步道沿着弯曲流畅的水岸线,因着山体的坡度和山体的弯曲的边缘线,引领着人们步移景异、景观亮点在山体的剪影背后层出不穷;对建筑小品、坡道、栏杆等运用统一的设计语言,如粗毛石与红色砂岩的组合,统一的色彩体系和细部特征,增加视觉的驻留,突出了景观空间的特征与印象,形成景观空间特定的基本情调。
关于历史文化因素的体现,千灯湖公园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外部休闲、游憩的场所,注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使用的舒适及协调美观的景观效果。
二、千灯湖公园植物空间类型及植物材料选择
千灯湖植物空间丰富,主要有以下植物景观类型:
(1)树群植物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大叶榕、小叶榕、水石榕、羊蹄甲、印度紫檀、阴香、木棉、麻楝、刺桐、塞楝、黄槐、蒲葵、海枣、大叶紫薇、散尾葵、南洋楹、非洲榄仁-红继木、四叶红花、黄榕、簕杜鹃、杜鹃、大红花、小叶紫薇。使用效果:形成植物景观整体风格,起均质连续作用,片植灌木的景观效果好,树群草坡的配置使可进入性良好。
(2)溪谷岩石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大王椰子-散尾葵、花叶良姜、蒲葵+辟荔、肾蕨。使用效果:运用叶形、叶色的对比使多样性的植物组合成层次丰富的瀑布溪流景观,成为视觉趣味点。
(3)树阵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小叶榕。使用效果:形成舒适的覆盖空间供观看广场的活动;但节假日使用高峰期位置不够用。
三、问卷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
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来此公园频率;到此公园路程耗时;到此公园的目的;对此公园的整体印象;对此公园哪里印象最深;在公园活动地点选择;进行的主要活动;还应该增加项目情况;公园的长度感知;对户外空间性质的取向;绿化感知及取向;出入口的设置;的小品、设施使用情况等。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41份,回收率97.4%;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93.1%。有效问卷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少年儿童(15岁以下)占11%;青年人占(16岁~35岁)32%;中年人(36岁~55岁)占24%;老年人(56岁以上)占33%。
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如下:
(1)总体满意度
从调查结果看,使用者对于千灯湖公园总体非常满意,说明人们确实是需要这一类的户外空间。
(2)使用者特性
使用者包括老人、家庭主妇、学生、小孩等各种年龄层次,大部分经常性到这个公园游玩。千灯湖公园较远离城市中心区,而且尺度大,使用者包括能步行到达的附近居民,及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的本市居民,经常还有旅游观光的团体和个人到来。
(3)关于空间层次
从调查中可知,绝大多数人们对户外游憩空间的取向都倾向于开阔。使用者对千灯湖的空间感觉是开阔并视线良好(占100%),但有许多使用者反映千灯湖公园不够舒适。由此可见,在带状公园中营造休息、滞留等多种空间层次的重要性。
(4)关于整体印象
使用者对公园的总体印象都是整体性强、印象完整。对千灯湖印象最深的是灯塔构筑物(占48.8%)。关于千灯湖的整体协调性,无论从使用者或是专业人员的角度,都处理得较为成功。使用者对水中不可到达的大型亭的建设表示不满(占75%)。可见对于使用者来说,出发点是健康、安全、舒适,更注重设施的使用功能。
(5)关于中心
许多使用者在使用带状公园时,经常是直接到达某个节点空间,或散步过程中受吸引而停留在某个节点(占61.7%)。而且许多使用者喜爱就近活动(占82.9%)。因此,在各个区段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完善的,类似中心的节点空间,以供人们聚集。
(6)关于绿化形式
多数使用者认为千灯湖公园的绿化应该以大树为主(占81.7%)用来遮阴,草坪、灌木不要太多(分别占53.8%和49.1%),说明人们在大尺度空间中对遮荫等的需求。
(7)关于活动内容
使用者在公园的主要活动内容是散步,其次是体育锻炼、陪伴小孩、骑自行车、聊天、放风筝、拍照等较为多样性的活动。促进运动、利于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8)关于运动场地
较多使用者建议增加活动场地,特别是羽毛球、篮球等场地及游乐设施场地。另外,较多使用者认为垃圾桶及公厕等设施不足。同时还认为雕塑、小品等艺术景观较缺乏。
(9)关于出入口
多数使用者认为公园的出入口标志性较强、各出入口相距较合适而使用方便。
(10)关于长度
48.9%的使用者认为千灯湖公园有点长。主要原因是千灯湖公园沿园路系统的驻留性小空间不足,缺乏休息设施,造成容易产生疲乏感。
四、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总结出以下若干结论以供同类或相近类型公园设计、建设时参考。
(1)该类型公园应充分考虑市民到达方式,合理设置出入口。
(2)该类型公园保持空间视线开阔的同时应该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例如休息滞留空间等。
(3)该类型公园应该有具有标志性的构成元素,有利于人们认知。
(4)该类型公园不适合建筑过多功能单一(例如纯观赏功能)的大型设施。使用者注重健康、安全、舒适以及设施的使用功能。
(5)该类型公园应该考虑中心分主次,分区段设置中心,多中心的并存。
(6)该类型公园应该十分注重遮阴、休息及其它人性化设施。
(7)该类型公园活动内容及空间尽可能丰富,促进运动、利于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8)该类型公园应当充分考虑人步行疲劳距离因素,适当设置休息设施与空间。
(9)该类型公园应当表现当地的历史人文要素。
公园调研报告7
楼盘地址:[丛台区]丛台区展后街和曙光街交叉口西侧(博物馆广场东侧) 参考售价:6500元/平米 价格说明:均价5800-6800元 销售地址:丛台区邯郸宾馆正门北侧 销售状态:认购 物业类型:普通住宅 建筑类别:高层 开发商:邯郸市龙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装修情况:毛坯,公共部分精装修 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400000平方米 开盘时间:20xx年11月 入住时间:20xx年底 规划户数:3000 车位数:20xx 绿化率:36% 容积率:2.00 物业公司:邯郸市龙星物业有限公司 交通情况:204路,33路,203路紧邻中华大街交通便利
主力户型:90-139平米(全部户型)
两室两厅一卫 户型N 面积100.9平米 三室两厅一卫 户型M 面积118.9平米 两室两厅一卫 户型E 面积95.3平米 两室两厅一卫 户型C 面积100.4平米
两室两厅一卫 户型B 面积69.4平米 三室两厅两卫 户型A 面积133.90平米
34中央公园(中央恋城)一期工程 层商住楼4栋,31层商住楼1栋,28层商住楼3栋。
地下车库及其它配套建筑。
一期占地76.95亩,总建筑面积180000平方米。
其中住宅面积155000平方米,公建17000平方米,地下面积8000米。 区位建筑和交通:
交通:204路,33路,203路等
商超:万达商场、新世纪、阳光超市
公园:丛台公园
教育:邯郸市二十三中
医疗:第一医院,皮肤病医院
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
餐饮:新佛山旋转餐厅、湘江食府
小区:新世纪新城
"城市中央四十万平社区" 中央公园位于市博物馆东侧,总建筑面积达40余万平方米,住宅面积30余万平方米,由11栋25-33层的高层住宅组成,可容纳3000户居民居住,拥有20xx个机动停车位。是邯郸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重点项目。
“钻石地段、持久升值”中央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周边文化教育设施齐全、医疗卫生设施便利、休闲娱乐健身场所近在咫尺、商业繁荣、重要政府机构云集,堪称邯郸市中心的钻石地段。中央公园所持有的周边成熟的商业配套和高品质公园生活,将成为最具价值的生活领域。拥有中央公园,就拥有了持久增值的财富。
“绿色、生态、人性设计典范”以“公园”为主题,小区内绿树成荫,水流汨汨,芳草萋萋,在城中内就享受到花园式生活,小区内的景观步行道动态地联系着小区中心绿地,景观节点,休闲小广场及各住宅单元的入口,使得业主在小区内行走时,能充分的领略小区内美如花园的环境及人性化设计所带来的`高雅享受。 “全封闭式人车分流交通系统”中央公园为使地面留出足够大的场地用于景观及休闲设施的配备、保障业主能够随意在小区内游玩、休闲。小区通过设置以“地下停车场”为核心的环形车行系统,实现与步行系统完全隔离,住户通过电梯直通至地下停车场,从而保证了交通的流畅和生活的便捷。
中央公园项目动态:
工地北区已盖至地面20层,南区马上出地面(更新日期20xx年6月9日) 工地北区地面8层,南区正在做地基(更新日期20xx年2月14日)
目前已开售的是1--4号楼,其中1--3号楼已全部售完,4号楼正在销售中。工程已开始挖地槽,一次性付款分两种情况:95平方的优惠9.5折,其他的优惠9.8折。20xx年交工,20xx年交付使用。(更新日期20xx年10月18日) 一次性付款98折(更新日期20xx年9月17日)
95平米一次性付款93折(更新日期20xx年6月22日)
工地开始挖槽(更新日期20xx年6月15日)
现一次性付款享受97折优惠,贷款99折。(更新日期20xx年5月13日)